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拉斯维加斯9888文化
记忆中,我的家乡处处是土墙,巷道是土路,说的是土话,种的地叫土地。当我来到城里后,这一切显得有些土气,因为黄土是陪伴我长大的伙伴,我就是那黄土地里孕育出的人,吮吸着三秦大地里的文化成长着。“富庶太平”是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对家乡“富平”名字的寓意所在,这个含义是我在后来才逐渐明白的。
富平又名频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建制于秦代,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渭河盆地中段,东邻蒲城、渭南,南接临潼、阎良;西连耀州、三原,北依铜川,地势北高南低,北有乔山相依,南有荆山塬为屏。老县城在杜村镇莲湖村,属荆山塬的余脉,中间高四周低的土丘低塬,城池坚固,是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尚存的古建筑有文庙、城隍庙、关帝庙、望湖楼、图书楼等。有家乡母亲河之称的温泉河水流潺潺,有赵氏、石川、顺阳3条河流为伴,风吹塬畔奏响着家乡四季的民谣:“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忠臣张紞,太子太保孙丕扬,魏征一梦斩龙王。”还有李因笃、焦子敬、张义安、胡景翼……
荆山塬,一条横亘近百里的黄土梁梁,黄帝铸鼎的传说沉淀了中华之灵气,素有“龙脉之地”和“人文初祖”之说,塬上的尘土为这些村庄的历史沉积着令人神往而隐秘的灵气,“关中明邑”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传奇滋养着频阳土地的万物众生,世代生生不息。
温泉河,家乡的母亲河,她温润如玉,滋养着频阳大地,蜿蜒曲折于富平大地60余里,过了塬就是富平古城,“富平八景”之“南湖烟雨”和“玉带环流”,就是温泉河美景的真实写照,闻名遐迩的九眼藕是温泉河给予富平的第一件宝物,它白如玉,细腻无渣,清脆爽口,据说九眼藕经温泉地气滋养成为历代达官进献皇上的贡品,现在成了当地的特产之一。家乡的石川河在我的记忆中沟沟壑壑、渠渠道道甚是难忘,如今治理有道,建成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石川河生态公园景色迷人,音乐喷泉靓影壮观;温泉河湿地公园景区绿树葱茏,一年四季风光迥异,主题地域特色鲜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县城现代化靓丽的风景线,勾勒出关中地带里的“醉美富平”,格外引人注目。
文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也成了乡愁故事里的主角,让我把家乡点点滴滴的美景都记录在文字的匣子里,家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着江北最大的金代铁佛,全国唯一的“堑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富平陶艺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陶艺家学会在中国大陆的团体会员单位,也是国际陶艺学会杂志主编论坛会的永久会址。目前收藏了56个国家的579位陶艺家近万件作品,19座展馆气势恢宏,游人络绎不绝。有着“渭北小华山”美名的金粟山因有龙泉水藏于沟底,俯对玉镜山,遥望万斛山,也称菩萨山、灵泉山、紫金山,天赐美景,传说神秘,值得探究。
富平也是中国红色教育基地之一,是革命前辈习仲勋的家乡,“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朴实的语言成了他坚守一生的革命信仰,一幅幅故居的照片、一件件纪念馆的实物似乎又把我带回了革命年代,时刻鞭策着我,铭记历史不忘党恩,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家乡物华天宝,资源丰盛,宜居宜业,富平盛产墨玉,质地坚硬,色泽光润,石刻产业也随之兴盛,安置当地富余劳动力效益显现,被誉为“墨玉石雕之乡”;县域发展以农业为主,养殖鲜奶业被誉为“奶山羊之乡”;富平的柿饼具有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五大特色,“合儿饼”因两个柿脐相对合的特色出口国外,被誉为“柿子之乡”,其制作技艺被列为非遗文化项目;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流曲镇“琼锅糖”是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的上乘礼物,因传统工艺铁锅熬制做工考究而享誉全国。
夕阳慢慢落下,富平的夜间繁华拉开帷幕,大大小小的广场上聚集着婀娜多姿的健身者舞动的背影,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勾勒出一条条街道繁华的夜景,地随着摊经济的有序复苏,创业者们热情高涨,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不时喝上一碗豆腐脑,炒一盘地道的红苕凉粉,芥末拌上一碗荞面饸饹,喋一碗水盆羊肉,长长的撕疙瘩裤带面,上一笼苜蓿支卷,蘸上蒜水的烫面蒸饺,烙着油馍的葱油十里飘香,“铲甑糕啰”红枣糯米香甜可口,家乡美景美食不尽,故事讲三天也说不完。
富平如今规划科学,望着川流不息的街道,高楼林立,今非昔比,城区景色宜人,气候宜居,文化符号显著,因为和黄土地有着魅力无限的故事,入选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颐养居住、置业发展的不二之选。“我热爱生活,上帝赋予我什么样的生命我就开发什么样的生活。”蒙田朴实的名言对我启发很大,无论生活在单调的农村还是喧嚣城市,逐年伴随着岁月年轮的刀在不断的雕琢,生命岁月老去的容颜里收获着各种不同人生的积淀,总会在心底对家乡的缠绵,生发出五味杂陈的生命感慨,因为黄土情是我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最难割舍的是乡愁依然,放飞于秦巴之间……
大美富平,我的家乡,黄土地的儿子回来了。